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深改”元年,广东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强省的广东展现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创新、民生和平衡的 “五个引领”。一、仅一年间,广东就取消和下放69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缩89%以上……行政审批制度、企业投资体制、商事登记制度等系列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积聚了广东发展的能量。二、无论是粤港澳,还是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广东一直走在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获批,这将开启新一轮开放格局,开启广东的新未来。三、创新已成广东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华为、中兴、格力等一大批从小厂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书写了“广东智造”的辉煌。四、2014年初,广东首次把“底线民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省民生类财政支出全年增长11.2%。五、广东力求各项政策的“总效应平衡”,提质增效,扭住了转方式主线,实现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相互促进,有力防止了实体经济下行。
材料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着眼于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从生活小事抓起,注重塑造点滴文明,提升社会公德水平,在全省范围重点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等文明引导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准则》。围绕解决食品药品行业的“假冒伪劣”、行政执法机关的“慵懒散奢”、窗口单位的“脏乱差冷”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深入食品药品企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明察暗访,并进行“道德评议”活动。某市通过加强地方立法、强化行政约束等做法,对行人闯红灯、公共场所违反公德行为进行处罚,引导人们恪守公德、增强自律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某市在主流媒体开辟《文明新闻》专栏,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某市文明餐桌的经验在《人民日报》上推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相关知识,谈谈广东在经济新常态下可供借鉴的经验。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为经济下滑压力不断加大情况下的广东企业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身在广东的你该为广东文化强省自觉地做些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战略目标的制高点,但如果光有宏大高远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没有保障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举措,任何伟大的战略目标都只能是空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明晰可见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一,简述该探索历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过程特点及其方法论原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方法论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家性质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2)材料二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标准?结合材料二,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并与其他行业相融共生,十分便利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学毕业的小陈准备开家用户“点赞”的网店,为此,她搜集到以下图表信息:

表: 中国网购人数(亿人)

年 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网购人数
1.4
1.7
2
2.5
3.1
3.6

材料二:缺乏诚信成为当前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其深层原因主要表现为:信用制度不健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企业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价、夸大功效、坑蒙拐骗、恶性竞争;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或者以暴制暴现象存在。可见,重塑市场诚信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使命。
材料三: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很重要的是对其蕴含的道德价值的认同;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于思想道德觉悟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公民道德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节日作用和我们的舆论阵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落实文明建设,提升价值,催生公民内涵与思想道德的火花,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
(1)解读上述图表中的信息并简要说明两条经济原因。
(2)有同学根据材料二得出结论:“重塑市场诚信关键在于政府发挥作用。”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我国学者王国维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做学问的这三种境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A.对称关系            B.偶对称关系           C.传递关系
(2)你认为“蓦然回首”会有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65周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元年。到201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开放方案。至此,我国将设有四个自贸区。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了以下的材料

 
经济特区
自贸区
背景
指导思想
经历国内政治运动后,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重建的问题;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成了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恶化,中国再也不能走过去的发展老路了;过去大家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活,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升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
选择标准
对接港澳台,引进外资和技术
南北呼应,重在自我转型和升级
使命
与国际惯例接轨
新常态下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竞争
发展目标
港澳台的小经济体模式
美日欧的大国经济体模式
着力点
政策优惠
消除政策壁垒

材料二:关于自贸区的建设,有专家认为:世易时移,全球形势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按照过去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低成本优势来招商引资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自贸区要在开放条件下为我国更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探索出一条新路,以更大开放推进全面改革,还要勇于破除“改革倦怠”和传统的路径依赖。也有专家认为自贸区的建设实质上是在分享“政策红利”,会引起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
(1)材料一中如何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2)分析材料一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知识。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请你为自贸区破除“改革倦怠”和传统的路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方法论依据。
(4)运用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对“自贸区的建设实质上是在分享‘政策红利’,会引起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这个观点进行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2分)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动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表

材料二:2014年以来,某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经济创新发展: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34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1579万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三管齐下”;98%以上的省自主创新专项由企业牵头实施。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分析材料二中某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经济意义。(12分)
材料三: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人民日报 》载文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在成为新常态;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正在成为新常态;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正在成为新常态。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参加2015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材料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
掌握遗产资源,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勾划一幅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
抓住重点项目,保护丝路遗产——充分利用我国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力量,推出“一带一路”出土丝绸文物及相关遗址的技术研究和保护项目。
做好展示平台,传播丝绸文化——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功能,主动对接国外著名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换,把以丝路之绸为主题的展览推向海外,传播中国丝绸文化。
传承丝绸技艺,开发丝绸产品——发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作用,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丝绸原产地得到生产性保护,建设蚕桑生态基地和丝绸特色小镇,集聚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师、纤维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及相关企业,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丝绸特色产品,重振丝绸辉煌。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材料五: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
敦煌莫高窟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并实施游客承载量控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国际高度认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践最佳案例。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应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4)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借鉴“敦煌莫高窟经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1992年,安徽省黄山市将“珠算鼻祖”程大故居邻近的一所小学作为珠算文化的传习所。该校的学生一直都接受着珠算文化历史、应用教育,后来该校又发明了“珠心算”,将算盘从手中打到了心里,让珠算这一古代文明焕发出青春。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我国的珠算文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初,舞台剧《牡丹亭》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年轻的中国演员把东方的忠诚、爱情、坚贞、梦想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在美。作品创作遵循舞剧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在尊重汤显祖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改编。作品创作尊重各国文化习惯,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将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西方古典芭蕾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成功融合。
有人说“舞剧《牡丹亭》通过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成功走向了世界。”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 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 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2)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材料二中“依法治国”路线图的正确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初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国务院派出大批工作组到全国调研,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定向调控”首次面世。定向调控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控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可以说,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升级版。2014年的成功实践说明定向调控的正确性,而且它也正在深刻改变政府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将重新描绘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2015年春,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雾霾调查纪录片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著名媒体人柴静以“患儿母亲”身份,陈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因部分内容涉及国有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及部分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行性等原因,该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一时间,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对于一些质疑的反质疑也陆续出现在各大媒体。
某环境系学生:作为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出门带口罩的方法。柴静勇敢的作为就像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
中石化某高层:柴静一知半解,属于“外行看热闹”;雾霾责任在烧煤,在公民,在政府……
某著名财经人:少罗嗦,赶紧多买一点环保题材股票。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该片更像环保部门对各种无奈的一次集体控诉,而柴静只是一个记录者。如果纠结于她本人,恐怕没有真正看懂。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的知识,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和“反质疑”并存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实体功能,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材料二: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材料一中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排放
其他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1)结合话题一,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2)结合话题二、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