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在写给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马克思在信中说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应该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成功地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一“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对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等,“得人心者得天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苏联出兵东北的结果
C.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是美国投放原子弹的结果
D.抗日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史上陕西地区曾盛传这样一首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清帝溥仪年号)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这地不纳粮!”这首民谣反映了(    )

A.义和团朴素的爱国激情和盲目排外
B.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农民反封建的普遍愿望
C.“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已深入人心
D.武昌起义前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意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史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

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 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D.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杜鲁门、尼古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等,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两党制 D.联邦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1701年通过的某法案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法官的任免应由议会决定,被议会定了罪的人国王不得任意赦免。这一条款宣示了(    )

A.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B.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君权神授原则打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辛亥革命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人间喜剧》
C.《大卫•科波菲尔》 D.《日出•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露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享利笔法”应该属于(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有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