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A.中国全面内战爆发
B.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C.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D.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是(   )
①八七会议 ②秋收起义 ③南昌起义 ④开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4)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学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提倡思想解放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业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机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