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
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 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B.革命派在政治上还不成熟
C.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D.幻想帝国主义制衡袁世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下面两幅图,提取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①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②隋朝大运河推动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
③汉代的“州”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
④唐代的“道”更注重于山川地理形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科举制度已形同虚设 B.士族垄断仕途
C.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D.选官方式多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是附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4分)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材料四 中国自1840午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材料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3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件一:“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文件二:“应当对企业的实有财产进行估价,以确定公私双方的股份……由人民政府主管业务机关所派代表同私方代表负责经营管理”;文件三:“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设备,由我国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交给对方销售。”以上材料说明其经济活动(    )

A.都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B.都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D.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曲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