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摘自《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 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
(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的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
(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与张謇,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政治家,被誉为“国父”;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实业家,被尊为“实业之父”。他们均为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
材料一  1895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1 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期间,张謇发起劝业研究会,提出振兴实业首推发展棉业和铁业。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民国之后,孙中山提出《实业计划》以振兴实业,其主要内容为:
(1)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2)修筑总共10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3)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4)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5)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6)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7)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宰相匡衡改“郊祀”之议:“……即于云阳(地名)立泰畸(祭天神之处)。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皆非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祭祀)之,可见也。”
材料二 在汉儒刘歆帮助下,王莽根据《周礼》制定了《元始仪》,它既囊括了西汉中期以来泰畸 后土祠及雍地两大祭祀中心的重要祭祀,也涵盖了其他所有祠畤的功能。自元始仪成立,遍布于全国的祠畸就 此退出了国家祭祀舞台,长安南北郊成为国家最高祭祀所在地,也是皇帝唯一需要亲临祭祀的场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匡衡提议“郊祀”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郊祀”最终取代遍布全国的“祠畸”的社会根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附:蒲松龄(1640 -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 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 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想法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国会山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会是怎样制衡总统权力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丘吉尔为什么“事事都得与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4)法国1875年宪法也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大陆发现,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显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现如今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的征服和掠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殖民时代》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四 有人描述20世妃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中说“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得益于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851年英国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为工业革的开展做了哪些准备?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演进,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让理性充满心田”
材料二 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 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说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定力社会契约,组成国家。”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它。
(1)材料一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有何不同?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最后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矛头是什么?
(2)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 。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