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5分)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 民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它不是为 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 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它不是阶级统治的行政权形式和议会形式之间所进行的无谓 的斗争,而是同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的反抗,这两种形式是互为补充的,议会形式只是行政权用以骗人的附属物而已。公社将由各区选出的市代表组成,这些市代表由全民投票选出,对选举者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它将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关。警官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而将成为公社的勤务员,像所有其他行政部门的公务员一样由公社任命,而且随时可以撤换;一切公务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工人的薪金。法官也将由选举产生,随时可以撤换,并且对选举者负责。一切有关社会生活事物的创议权归公社。总之,一切社会公职,包括原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几项职务,都将由公社派出的人员执行,从而也都是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
——节选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据材料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特点。(8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7分)
(15分)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9分)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
A.地域 | B.文化 | C.法律 | D.种族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
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
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
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
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
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
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往往后发制人,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
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回答(1)-(3)题
(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都可以给分(2
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
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
材料一 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
中国,想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了自己解放的道路,
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评《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二 (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并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
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亡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
暴露。它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 “东
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盟弃信,
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三 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
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是可以说放
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行动。
请回答:
(1)据材料,当时对“近卫声明”有那些不同认识?
(2)材料一、二表明,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产生的
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所谓的和平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及“近卫声明”的目的,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看法。
阅读以下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
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
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
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
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直接的消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和哪两个国际组织有关?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
发展的什么趋势?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中,中国是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加入这国际组
织,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4)你对材料四图片中的这种现象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
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
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
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
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
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
年的经济危机在低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
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
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
(1)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
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
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
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
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
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于隋唐,皆属门第
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族入主,
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
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三: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
在南北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
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阱,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雇佣租赁)。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
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
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
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
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1)阅读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谈谈你对“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以及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
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
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
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
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
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
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
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就是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
新教精神对美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在激烈竞争中赖以自律,在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
中倡导集体合作,在贫富悬殊的情况下宣扬平等,是物欲横流的浊浪中的净化剂。自由主义
的前提是人生而平等,拥有某些与生俱来的不可转让的权利。这种包含个人自由和公平两个
方面的自由主义在美国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的共同理想,甚至是普遍信仰。
——《美国的强盛之道》
材料二: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
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
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
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美国历史上制定的体现“基督教新教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
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3)你认为沃勒斯坦的“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的观点有道理吗?试说明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
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
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
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
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
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其工业化并非由政府刻意追求的事先规划的结果,
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私人资本“对财富的追求”和“贪欲”的结果,英国人是到了工业革命已
成气候并大大改变了国家面貌时才有发现。
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
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
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 1901年八藩钢铁厂(私人企业)钢、铁产量分别占日本钢、铁产量的82%和53%
材料四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
工业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日本工业化起步的主要不同之处。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什么状况?
(3)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