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
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
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谁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
(3)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请
列举两个。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
什么?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
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
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三教是教学用书》(岳麓书社版)
材料三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
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 300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
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 500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
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锄、凿和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
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
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
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
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
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
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清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
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来。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
矩”向“糜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
理由是什么?(6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6分)
⑶据材料三,分析运河航运对当地产生的影响。(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
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
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
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
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
的困难。
请回答:
(1)材料一,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⑵有人依据材料二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
理由。
恩格斯曾说“(希腊人)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
其他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下列因素中不能说明希腊为“其他民族无法企及”的是
A.城邦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公共政治事务 |
B.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
C.拥有史诗、戏剧、哲学等世界文化珍品 |
D.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
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
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
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
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
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
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
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
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
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
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
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
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
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
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
法权力。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
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
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
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
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
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
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
形式 |
君主立宪制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共和制 |
议会共和制 |
总统制共和制 |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 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3)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
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
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
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
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
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
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
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
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
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
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给
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832年 |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
1884年 |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
1918年 |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
1969年 |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
材料三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787年 |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
1920年 |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
1970年 |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
1971年 |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
材料四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
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五 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占90%是哪些人? (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
(3)据材料二、三、四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
分)
(4)据材料五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哪三项民主政治制度?(2分)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至今出现过两种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发展的历史上,他们或自身发展产生不平衡,或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为了生
存发展,他们相互学习,并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以完善自我。阅读下列历史大事简表:
1850年 |
英国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998家。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
1858年 |
英国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及其以前,英国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
1929年 |
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元。 |
1930年 |
苏联农业化的农户从占总数的7.6%猛增至56%。 |
1934年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到了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思想与罗斯福不谋而合。 |
根据你所读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实力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2)表格的第二栏说明英国的经济思想是什么?这则材料怎样说明这一思想的
(3)你是否已经判断出美国在20世界20年代末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此潜在的危机,政府采取了怎样的一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新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4)几乎在同时,苏联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此建立的体制对苏联
30年代带来了怎样的成果?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家
国家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75% |
25% |
俄国(1851年) |
93% |
7% |
美国(1851年) |
87% |
13% |
材料四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
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
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史无前例地提高了生产
率,不列颠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65年的60亿英
镑。……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
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被编入了生气勃勃、不断扩张
的全球经济之网。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有哪两个流动趋,指出当时世界人口如迁
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
(3)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
(5)综上所述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基
本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
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
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
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
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
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
(4)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