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13、14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现象,(如下图)这种新现象的特征包括
不同阶层共同参政               
②封建贵族继续坐大
③政治权力渐趋集中               
④教会权力不断膨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约13世纪起,英、法等先后实行等级君主制,与等级君主制有关的
①其产生的原因是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引起市民阶级势力的上升
②其目的是王权通过和新兴市民阶级相互合作来达到打破西欧中世纪政治的封建割据分裂局面
③它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它的产生有利于中世纪后期王权的上升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英国议会的召开和法国三级会议的举行是等级君主制初步形成的标志。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世纪前后,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列图示表示其代表的构成,请选出正确的一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当发生于

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B.中世纪初期的东欧
C.中世纪后期的西欧 D.中世纪后期的东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反映政治制度最终导致了

A.王权越来越强化 B.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C.封建领主的势力无法发展 D.国王领地越来越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自称“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封建农奴 B.封建贵族 C.城市市民 D.基督教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绘画可以反映和印证历史。该图《克洛维皈依基督教》集中反映了

A.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氏族因素的结合
B.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的结合
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的结合
D.无条件赏赐与有条件分封的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天顺末,许土官缴呈勘奏,则威柄渐弛。成化中,令纳粟备振,则规取日陋。孝宗虽发愤厘革,而因循未改。嘉靖九年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其间叛服不常,诛赏互见。
——《明史》卷310列传第198
材料二 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遂至以盗治盗,苗、倮(彝族的一支)无追赃抵命之忧,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铲蔓塞源,纵兵刑财赋事事整理,皆非治本。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惟剿夷必练兵,练兵必选将。诚能赏罚严明,将士用命,先治内,后攘外,实边防百世之利。
——《清史稿》卷512鄂尔泰奏疏
(1)归纳材料一有关明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A.追求社会和谐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反对垄断
D.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
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⑵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猛回头》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了中国19世纪末期什么历史现象?这一事件的出现与哪一年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直接的联系?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30余年间,资本一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年—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一亿余元,是以前30余年的两倍多。
——《中国近现代史》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协调,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中国近代现代史稿》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四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生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4)材料四中“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指的是什么事件?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孙中山所倡导的革命事业在合作前后出现不同的结果的原因?(10分
(5)根据材料三、四,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斗争经历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展开了一系列抗争。以下历史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相似的有:

A.五四运动与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与五四运动
C.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兄弟现在想到一处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故将来无论何种民族参加于我中国,务使尽化于我汉族。本党所持的民族主义,乃积极的民族主义。诸君不要忘记。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言论反映了一种“大汉族主义”思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德国继续奉行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西方国家认为德国一定会在东方和西方之间选择其一的判断是错误的。时任德国外长的斯特莱斯曼(1924年底至1930年任德国外长——引者注)说:“我们加入国联既不会像有人相信的那样,成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尖刀,也不能使自己卷入与俄国的同盟。”……斯特莱斯曼清醒地认识到“始终存在的西方国家对危险的德苏政治上的一致的想象,对德国来说是一笔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资产。”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按理说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势不两立的,但偏偏合拢在一块儿了。对于意识形态比对对于强权政治更为熟悉的一代人惊讶得不知该怎么办好。这项盟约被公认是战争的信号,所有紧急关头的谈判全都失败了。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简析斯特莱斯曼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政策的真实目的。
(2)请简要评价材料二中的“盟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辽的版图大约相当于今东北、蒙古、河北及山西北部一带。……辽境内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两类:一类是“耕稼以食,城郭为家“的汉族和原渤海国人;一类是“渔猎以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和其他北方民族。……辽的中央官制有南面、北面之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管蕃事的北面官治契丹公帐、部族、属国之政,办事衙门设在皇帝牙帐之北;主管汉事的南面官治汉人州县军马租赋之事,办事衙门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这就是《辽史百官志》所说:“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辽所统治的版图,从经济形态上分,大体是三个区域:游牧区、游牧农耕混合区、农耕区,辽的统治者采取以游牧民族为主与农耕民族为辅的二元化体系,上述政治制度二元化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有学者称,辽朝契丹国显示出独特的国家风貌,请根据材料指出其独特之处。
(2)简析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