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材料二   “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杨度《君宪救国论》1915年4月
材料三 杨度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之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何汉文《杨度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杨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追求。
(2)以上三则材料体现的杨度的政治主张是否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 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博大而无所不容”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理解。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同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着。因之工商调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公告中规定了六条办法,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稳定法币对外价值,保持汇率稳定。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于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黄余送 裴平《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6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一南汇县周浦镇一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8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图3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奐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矹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图3
(3)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向城市。
(4)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和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表格,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路风雨一路歌”,28年风雨历程,28年岁月沧桑,从1921到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出,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右图是1945年《大公报》登载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双雄会”,记录的是毛泽东到重庆后同蒋介石相互祝酒的场景。

材料四 “总统府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上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幢房子……写字台的旧历翻开到4月23日。”
(1)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6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一些政治家提出的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得到地方实力派的广泛响应。梁启超第一次提出“联省自治”的概念,策动者是熊希龄,湖南督军谭延阊第一个响应。1920年7月22日,谭延闿发表“还政于民”“湘人自治”的通电,表示要“顺应民情”,实行民治,“采民选省长制,以维湘局”。而后谭延闾又发表通电,提出联省自治,比一省自治提高了一步。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公布,先后得到四川、云南、贵州、两广、浙江和奉天等省地方军阀响应。一些知识分子,胡适、章太炎、张东荪等人也支持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联邦制国家。孙中山反对联省自治,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持敌视的态度。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的主张遂不了了之。“联省自治”原本是一些知识分子企图效仿美国联邦制,通过各省先行立宪,进而实现民主共和的一种政治理想然而这一理念被地方军阀作为对抗中央,割地自保的一种口实,军阀根本没有先行立宪进而给予人民民主的意思,最终联省自治归于失败。
——摘编自《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初期“联省自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省自治”运动失败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回顾1919年到1949年的那段非凡、充满巨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何地的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2)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度联手,请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合作战斗取得的主要成就。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标志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别是什么?
(4)1947年,哪一支部队的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战役最先打响?
(5)1949年,哪一次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的问题?请你拟订一个探究的题目研究上述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学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学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每盎司0.81美元。银价暴涨造成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支出大增,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1934年流出1.80亿两,1935年流出1.86亿两片艮本位币制难以维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签署《白银协定》,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美国维持银价的稳定,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桂钩。中国实行法币改革的成效是极其显著的。至1936年,中国外债是20、46亿海关两白银,各国在华投资29亿两,在华民间债权、财产、房产等70亿两,将外国资产全部从白银置换为法币,这些财富是中国GDP的3倍,是中国法币发行量的8倍,不得不说是中国金融界的一场重大历史性胜利。
——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1)据材料归纳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和取得胜利的原因。(8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7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干稻草那个软又黄哟咳啰咳
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心里暖洋洋暖洋洋咳啰咳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呀呀依吱哟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依呀依吱哟
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
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要求:主题关键词选用恰当,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1)依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
(3)国共前两次合作以破裂而结束,各带来什么严重后果?(4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急先锋,第一、第二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1936年10月10日《中央为庆祝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对“新阶段”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