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时段的商税简表。它反映出( )
|
年商税额 |
指数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A.唐朝贯彻重农抑商政策
B.宋代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宋代时商业活动繁荣
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 )
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 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 |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
B.铜钱取代铁钱 |
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
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明初规定盐商必须赴边塞纳粮,由官府酬给盐引,商人持引至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方可贩卖取利,这叫“开中法”。到明中期,开中法逐渐废弛,改行折色制,规定商人只要交纳现银,即可办引行盐。这一变化( )
A.反映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B.导致“民日贫,财日匮”困窘局面 |
C.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D.严重挫伤了盐商运粮换盐的积极性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 B.汉朝丞相 |
C.唐朝六部尚书 | D.明朝内阁大学士 |
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
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
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 |
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 |
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 |
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明朝封建制度衰落 | 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 | D.国家应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 |
有人指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创造出了处理帝与相之间关系的模式或准则,那就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按照这种模式或准则来处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其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实例”不包括( )
A.秦朝皇帝和三公坐而论政 |
B.汉代向臣下问策 |
C.唐代三省长官各司其职 |
D.明初沿袭元朝中书省制度 |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清圣祖实录》)该谕旨的目的是( )
A.选侍从陪皇帝读书写字 |
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
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
1659、1703及1736年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这反映出当时
A.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先 | B.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 |
C.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摒弃 |
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齐国铸币业发达 |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
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