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B.皇权不断加强 |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D.军机处的设置,标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下列现象,发生在明朝的是( )
A.相秉百僚之重,总百僚之任 |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
②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
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 D.出现晓市、夜市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中期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唐朝颁布的《关市令》规定:“诸官私斗尺秤度,每年八月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诣所在州县平校,并印署,然后听用。”这说明唐朝( )
A.商品经济活跃 | B.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管理 |
C.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 D.中央集权涉及经济领域 |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
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
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
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