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比例 |
51%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明天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朝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将四千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个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 |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在不断强化 |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工商皆本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材料的是( )
①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君主专制的加强 |
C.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
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 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 D.经济发展不平衡 |
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是明代初期对外贸易的两大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禁止民间贸易活动,另一方面,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从事官方贸易活动,如郑和七下南洋。其实质( )
A.发展海外贸易 | B.成为海上强国 |
C.巩固封建统治 | D.表明大国身份 |
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 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 D.经济发展不平衡 |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
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