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专供客商存放钱财、经营货币兑换的机构——柜坊。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铺,以后又出现了典当、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明末,钱庄已经成为能够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放款,也发行具有流通性质的汇票。这些现象( )
A.说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银行 |
B.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
C.表明历代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
D.说明白银已经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世界通史》中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首次出现了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②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③对外贸易远远超过以前任何时期
④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明清时期 |
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 |
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 |
明朝初期景德镇瓷器还是欧洲贵族用作炫耀的奢侈品,到了明朝后期景德镇瓷器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家里的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
A.景德镇成为了瓷都 |
B.制瓷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新航路的开辟 |
D.制瓷技术出现了重大改进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
A.统一货币“半两钱” |
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
C.出现纸币 “交子” |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
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思想 |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C.强化了君主专制 |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君主专制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政中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对现代化 |
B.清末新政已失败 |
C.农民没有获得感 |
D.清末吏治最腐败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C.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
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
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
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
在宋代,以往“厚往薄来”、“接以仁义”、“示以绥怀”的观念和企图通过海外贸易关系宣示皇家“声威”的虚骄心理有了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
A.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
B.统治者认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
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
D.闭关锁国政策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研究的基本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
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一做法( )
A.整顿了吏治,维护纲纪 |
B.削弱了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
C.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
D.侵犯了皇权,侵犯六部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