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是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 )
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
B.内阁成员可参与中央决策 |
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 |
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唐朝 | B.北宋 | C.明朝 | D.清朝 |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 B.乡村市场的繁荣 |
C.坊市制继续实行 | 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 B.建筑功能齐全 |
C.皇权至上 | D.国家大一统 |
“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 |
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
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
B.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减轻了农民负担 |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 |
D.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 加强中央权力 |
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证据的是( )
A.宋代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了宋代,大臣上朝只能站着 |
B.在唐朝谏官是宰相下属专门谏诤皇帝过失,宋朝时独立于宰相并监察宰相 |
C.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 |
D.清朝初年,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
2010年10月31日晚,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同时决定中国馆将续展半年。中国馆展出的是动态的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指( )
A.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 B.北宋风俗画的写实精神 |
C.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 D.手工业商人人数众多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秦孝公)、昭(秦昭襄王)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其《重读近代史》第五篇“神和圣”之《海内天国史掠影》中有这样的叙述:“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平民失望。”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A.天国缔造者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
B.“天国”对民众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C.所谓“天国”其实离百姓非常遥远 |
D.旧式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天国”的失败 |
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古代女子列入“闺节”“闺烈”的烈女节妇,唐朝为51人,宋朝为267人,明朝为36 000人,这种变化趋势表明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C.礼教束缚渐趋强大 | D.夫权社会基本形成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