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
B.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道路
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匠有常主,记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

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 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宣德四年,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红铜每斤三百文。”而按“时直(值)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小者银五分。”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

A.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
C.推动世界贸易活跃 D.贸易形式取决与经济发展水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中不能直接得出的信息有(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年代
年商税额
995~998年
400万贯
1064~1068年
846万贯
1004~1008年
450万贯
1077年
879万贯
1058年
700万贯
 
 

①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             ②抑商政策被废弃
③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④商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

A.科举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商观念成为主流思潮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

A.严禁商人下海贸易 B.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D.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

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靠农业致富的人越来越少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商品经济繁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