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创立洋货行﹐又名十三行。洋货十三行在创建时,官府规定它的业务经营范围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表明它既是经营进口洋货又是经营出口土货的中介贸易商行。清廷乾隆十年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选择殷实者五家为保商,建立保商制度。保商的责任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事工役。保商对于承保的外国商船货物因享有优先的权利,在其它分销货物的行商交不出进口货税时,保商必须先行垫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禀报的事,责令保商通事代为转递,并负责约束外商不法行为。……洋货十三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其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这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在长达一个半世纪里始终相沿未改。……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
材料二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
——以上材料均摘自互联网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广州十三行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对中荷两国造成的历史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隋唐前期的城市布局是严格按照坊市分开,坊有坊墙,严禁居民随便出入,朝开晚闭,商业网点很少,而且大部分供奉上层人士。到唐中期,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增多,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也大增,“市”的扩大势在必行,沿街设铺,商业所在地便形成城市的“闹市”区。……到宋代,城市更是彻底打破市坊限制,完全开放,市场高度繁荣。《清明上河图》即集中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民坊、店铺交错杂处。
——摘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商贾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一直被视为“贱业”而为人们所鄙弃。然而,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束缚,“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人们不再以经商为耻,社会各阶层纷纷经营商业,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态势。宋代的经商群体已“不再指单一的专职商人,而且,‘全民经商’中的‘民’不再是狭义上的下层民众或被统治阶级,而是包含了相当的上层社会的人群或说统治集团的成员”。
——摘自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到唐宋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市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
材料二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材料三的观点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像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那样是为了获得海外财富,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仅不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二 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明朝政府进行海外探险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桑弘羊等人代表政府对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发表了看法,节选如下:
大夫(桑弘羊等人)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罢之,不便也。”
大夫(桑弘羊等人)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大夫(桑弘羊等人)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而为民罪梯者也。”
(1)据材料概括桑弘羊等人赞同汉武帝时期的哪些经济措施,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桑弘羊等人对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态度,并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结构。以唐代长安、洛阳为例,除了用高大的城墙封闭整个城市以外,在城内,皇宫被封闭。百来个居住区——坊,三两个商业区——市,又分别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坊与坊之间,有若干条横直大街。大街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汉代临街开门的资格是万户侯。
——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或教会领地的包围之中出现的,以商人为首的城市居民通过与封建主的斗争取得了城市的自由。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在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这样城市就成了一个自治自由的世界。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所以德国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它的市民群体。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因而市民群体就是城市的公民群体。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他们参与城市事物和城市管理的权利。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三 宋代时“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宋代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市镇通常也没有修筑一道画地为牢的城墙,因为作为自发的商品交易中心,它们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2)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三中“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其影响却完全不同,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论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就整个欧洲而言, 工业革命之初的1800年, 超过10 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3 个, 城市人口总数只有550万, 而到1900年, 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则达到了135个, 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4600万。由此可见, 在工业革命的100年中, 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 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9 %。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5 %。如果放宽尺度,把有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 作为真正的城市化的总标志, 那么英国和荷兰就是欧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946年, 欧洲各国居住在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人口, 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英国和荷兰为70% , 意大利为53%,德国为47%,比利时为45%,而法国只占33%。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杜会变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和欧洲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贞观时,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到古印度学习甘蔗制糖。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波斯商人……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洋一带的土特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651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全解》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特固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乃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使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粱廷楠《奥海关志》卷13
材料四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十三行是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商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1842年,贸易特权被取消, 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清政府外交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四,东印度公司和十三行这两个外贸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为什么?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45年到1800年,欧洲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约13.7万吨白银,从美洲和非洲获得了2000多吨的黄金,使欧洲大陆的货币储蓄量增加5倍之多。……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1.4万吨之多,是这一期间中国自产白银总量的近10倍;而从1645年到1800年,则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材料二

商帮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时间
 主营商品
 时间
   主营商品及备注
闽商
16世纪束一18世纪中叶
丝、陶瓷、棉布、香料
18世纪下半叶
   移民海外经营商业。
徽商
17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初
茶、盐业、典当、瓷器、丝绸、棉布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年代英商进入中国内陆购买茶叶和设置荼厂,徽商茶叶贸易受挫。茶叶贸易的亏损造成资金紧张,导致典当业务的衰落。
晋商
鸦片战争
前夕
茶叶、食盐、丝
绸、粮食、票号
1862后
   《中俄北京条约》后,俄罗斯商人进入中国内地购买茶叶、设置茶厂。晋商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份额逐渐被俄商吞噬。20世纪初,晋商的票汇业务又因“挤兑风潮”和外国现代银行的竞争而衰败。
宁波
商帮
17世纪下
半叶一19世纪初
茶叶、丝绸、瓷
器、棉布
鸦片战争后
   一部分商人转行为买办,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帮;部分商人转向经营奢侈品、海鲜等。

——摘编自《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的兴衰》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与哪些重大事件有关?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商帮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后明清商帮衰落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 408.1
1 567.7
1021年
2 641.2
3 874.0
1077年
2 021.3
5 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神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彼得•盖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1)材料一种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