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
C.商业环境的恶化 |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
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史、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形态 |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
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 |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
B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
C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D |
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 |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
清代的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他认为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的动荡 |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
C.能加强沿海边防和肃清海盗 |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 B.人文主义传播 |
C.社会上层倡导 | D.画家个人爱好 |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经济称之为“纯粹的自然经济’,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则是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湘”。这里的“新型经济”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C.发达繁荣的宋元商品经济 | D.农村中雇佣关系的产生 |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
B.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 |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 |
D.古人对货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是( )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 |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 | D.商人介入到手工业生产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 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齐国铸币业发达 |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
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
1659、1703及1736年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这反映出当时
A.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先 | B.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 |
C.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摒弃 |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是中国的一种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闻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