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宋初明令禁止商人参加科举考试:“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 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到了英宗时期,“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商人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B.宋代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宋代商业已成为封建经济的主体 D.宋代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日“请开市舶,易私贩(走私商)为公贩(合法商人)”。同年,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这表明(    )

A.封建经济已经具有开放性
B.“海禁”政策在当时已无积极意义
C.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D.当时政府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C.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经济称之为“纯粹的自然经济’,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则是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湘”。这里的“新型经济”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C.发达繁荣的宋元商品经济 D.农村中雇佣关系的产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写道:“伏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今有大患,是劫江贼耳……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中可以获悉当时江淮地区
①“草市”的税收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② 商人经常面临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
③“草市”已经不受官吏直接管辖,治安极差
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段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各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明初规定盐商必须赴边塞纳粮,由官府酬给盐引,商人持引至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方可贩卖取利,这叫“开中法”。到明中期,开中法逐渐废弛,改行折色制,规定商人只要交纳现银,即可办引行盐。这一变化(   )

A.反映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导致“民日贫,财日匮”困窘局面
C.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D.严重挫伤了盐商运粮换盐的积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时段的商税简表。它反映出(   )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A.唐朝贯彻重农抑商政策
B.宋代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宋代时商业活动繁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

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B.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专制统治
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
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上林三官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
——摘编自夏日新《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