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 B.焚书坑儒 | C.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 |
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
①“君权神授” ②“大一统” ③“民贵君轻” ④“讲信修睦”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 B.荀子、孟子 |
C.商鞅、孟子 | D.韩非子、董仲舒 |
千百年来,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同时代,对儒家学说有着不同的继承和发挥。根据材料,解答相关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了哪些政治主张?孔子讲学杏坛,从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培养学生,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的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一一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也进行了发挥。从材料四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挥又有何不同?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于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一一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4)依据材料四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 B.宣传了“制天命 而用之”的思想 |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
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①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改变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
③有利于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④有利于民间形成积极向学的风气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以下言论不能支持这一看法的是( )
A.以德治国 | B.克己复礼 | C.民贵君轻 | D.独尊儒术 |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
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 )
A.君权神授 | B.三纲五常 | C.心外无物 | D.天人感应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人俗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什么思想主张?其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