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时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天人感应 | B.仁政 |
C.性本善 | D.存天理,灭人欲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潜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告乏;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
A.罢黜百家的思想 | B.天人感应的思想 | C.君权神授的思想 | D.独尊儒术的思想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
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 D.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 |
有一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认为人性本善,君权神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其中A思想的核心和他的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其中哪个主张对君主有警示作用?汉武帝接受他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和课本知识,“四书”指哪四本书?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学说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治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 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材料四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 “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次他向汉武帝提出 ( )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学说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制主张 |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