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 D.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根源在于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恢复科举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来考试文人,明清两代也以朱熹的思想为科举的标准答案,主要是因为

A.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B.朱熹的个人努力得到统治者认可
C.科举考试改革的需要 D.朱熹的思想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书有感》中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陆九渊的“心即理”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王阳明的“致良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因此人们需要

A.“格物致知” B.“天人感应”
C.“发明本心” D.“存天理,灭人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学者叶适著文说:“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陇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这一主张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朱熹 B.王阳明
C.李贽 D.顾炎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判断,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老子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