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中》)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
《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
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
A.禅让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 |
2009年7月崔世安当选为新一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8月回到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崔嘉亨村,受到乡亲的热烈欢迎。在乡亲们的掌声和欢笑声中,崔世安一行走入崔氏祠堂举行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源于我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
A.王位世袭制 | B.宗法制 | C.皇帝制 | D.分封制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
C.分散的自然经济 | D.王室日益腐败 |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
B.鲁国国君的地位仅次于周天子 |
C.鲁国国君权力源于周天子 |
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 |
梁启超评道:“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的革命”( )
A.标志着天下一统格局的正式形成 |
B.打破了血缘政治体制 |
C.国家在思想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同 |
D.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
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 是( )
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
中国的地学,从《禹贡》《山海经》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主要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
A.祈祷姻缘美满 | B.祭祀先祖先人 |
C.祝愿健康长寿 | D.期盼合家团圆 |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
B.王权的自我神化 |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 |
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此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重大创造?有人认为,唐朝实行了三省体制说明中国较早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清代初年中央机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