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境内的古祠堂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祠堂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族亲们也常在祠堂里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祠堂建筑的规模可以反映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家族繁衍及盛衰等情况。古人热衷于修建祠堂主要受哪种制度影响(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世官制 | D.礼乐制 |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
先秦时期的一位思想家鼓吹要采取措施使国家富裕,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他主张衣食住都应该限制在仅能满足需要的范围内,乐和礼都是奢侈的。这个思想家是( )
A.孟子 | B.孔子 |
C.韩非子 | D.墨子 |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
B.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
D.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下列关于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们彼此都是独立自治的②发展趋势是最终建立统一的帝国③从统治范围上看,诸侯国比城邦要大的多④城邦和诸侯国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密切的联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
A.中央官制 | B.嫡长子继承制 |
C.王位世袭制 | D.地方行政制度 |
《国语 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 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 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偷(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季氏越级夺权 |
B.分封建趋于崩溃 |
C.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统治地位 |
D.诸侯势力强大 |
在古代的中国,“宗”字属于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是“∩”下面加个“T”,“∩”像宫室屋宇之形,那么“T”可能表示的是
A.青铜兵器 | B.祖先牌位 |
C.铁农具 | D.皇帝宝座 |
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刺史制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
3.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该诸侯爵位的应是( )
子嗣 |
|
妻(正配) |
A.二哥(20岁) B.四弟(15岁) |
妾一(侧室) |
C.大哥(23岁) |
妾二(侧室) |
D.三哥(18岁) |
|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