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佑在《通典·职官》中说“夫立法作程,未有不弊之者,固在度其为患之长短耳。政在列国也,其初有维城磐石之固,其末有下堂中肩之辱。远则万国屠灭,近则鼎峙战争,所谓其患也长。”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度初期利于国家安定 B.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没有弊端
C.分封制度后期造成分裂动荡 D.应从长远角度考察制度得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语·周语上》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反映出西周

A.统治范围扩大 B.中央集权加强 C.封建邦国众多 D.政治发展不平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① 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②(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③(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④(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胭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   )

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
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 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    )

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安在线曾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  
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   
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租)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曰:‘还尔太子’。”武则天之所以改变初衷是主要是因为

A.李唐旧臣的压力 B.传统宗法制度的束缚
C.政治经验的不足 D.继承人执政能力的差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