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
A.巨鹿之战 | B.官渡之战 |
C.赤壁之战 | D.淝水之战 |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学之宗”的典籍——
A.《黄帝内经》 | B.《唐本草》 |
C.《千金方》 | D.《本草纲目》 |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
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
B.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
C.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
D.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
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当乾隆皇帝看到英国使团所进呈的礼物贡单中将马戛尔尼称作“钦差”后,特意下令将“钦差”统改作“贡差”“敬差”。这主要表明乾隆皇帝(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
C.坚持友好平等的外交政策 | D.对英国使团的轻视与蔑视 |
关于下列三幅图片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图(1)的核心思想是洋务派的宗旨 |
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
D.图(2)、图(3)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
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海国图志》 |
中国古代有避违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
C.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
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
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 |
D.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多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性质。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性质的是()
A.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的长期斗争 |
B.平定“三藩之乱” |
C.明中期与瓦剌的战争 |
D.清前期与回部大小和卓的斗争 |
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效畿。”该榜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 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 |
C.金军兵临东京 | D.金兵进攻临安 |
2008年9月28日,海内外炎黄子孙汇聚山东曲阜,举行“祭孔大典”仪式,祭文由香港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撰写。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材料四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2)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