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
A.反对郡县制 | B.主张郡县制 | C.反对中央集权 | D.主张中央集权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
C.明代的内阁制 | D.元代的一省制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
A.唐朝 | B.北宋 | C.明朝 | D.清朝 |
学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你认为下列哪一现象是发生在明朝的?(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
B.政令统一的需要 |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 |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
C.元朝行省制度 | D.明朝内阁制度 |
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
C.废除原来的全部行政区划 | 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
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 B.建筑功能齐全 |
C.皇权至上 | D.国家大一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