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秦铜权,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这是当时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 |
B.采用皇帝世系纪年 |
C.反映国家处于统一状况 |
D.权身的诏文由太尉起草 |
我国古代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 B.地主阶级的要求 |
C.统治者的权欲 | D.法家思想的启示 |
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 B.《春秋》《易》《论语》《书》《诗》 |
C.《易》《诗》《书》《孟子》《礼》 | D.《诗》《书》《礼》《易》《春秋》 |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A.张衡制造地动仪 | B.华佗发明麻沸散 |
C.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 D.蔡伦改进造纸术 |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 D.奠定了“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 |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
C.在西藏设立卫所 |
D.设置驻藏大臣 |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
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 ②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