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分)
曾经,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今,已逐渐成为一个整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超过英国与法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德国的一名外长曾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
(1)指出材料一的图中的①、②、③航线哪条是哥伦布的航行路线?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德国外长说这些话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
广州贸易 |
秦汉魏晋南北朝 |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当时的外贸基地 |
唐朝 |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出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航线 |
宋朝 |
正式修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
元朝 |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港口 |
明朝后期 |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
清朝 |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2 1840年的世界经济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世界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近代早期(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 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意义方面评述“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化的发展援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宋鸿兵《货币战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稳定国际汇率”的?并简要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但关于欧元前景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些专家称“欧元为政治货币”,预言欧元生存期不会超过十年。这显然过于悲观,低估了欧洲政治家的决心和能力。但欧元十周年后不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潜在风险。《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界定了欧元的基本属性,但《马约》阐述的欧元4大承诺全部被打破:政府债务没有得到控制,反而翻倍了;预算赤字没有得到控制;救援禁令同样遭到破坏;欧洲央行不再独立,却因为大量收购贬值的政府债券而危及信誉。
——黄益平《欧元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欧元的影响。
(14分)仔细阅读材料,全方位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二:新航路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材料三: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提取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分水岭。此后的几百年间,怀揣着“财富梦想”的远洋航行,充满“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伴随着蒸汽、电气和信息的技术革命,国家间的相互竞争不断加剧,民族间的相互对话不断加强,孤立的世界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的过程。
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它既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理性反映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实现经济文明的征途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开放力度;尊重经济规律,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
材料三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约翰·希克斯这样问道:“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但现代工业是什么呢?我们将它同古代工业,即与市场本身同一时代诞生的手工业加以区分所依据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
材料四 1985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又问:“这些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
材料五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以后,保持和谐、保持均衡是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1)材料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
(2)列举“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的具体事例(时间、人物、航线)
(3)有人说,“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它不能反映人类经济的理性和理想,更谈不上“伟大历史意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试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现代工业经济的基本要素。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段对话回答材料四中的两个提问。
(6)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摘自某位航海家的《航海日志》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的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在美洲和东印度发现50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和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是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更是强烈,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航海家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中提到的航海家前往印度的目的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
(3)材料二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各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