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让大家了解关于中国古代绿肥种植技术的知识,应查阅(  )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些生产技术的出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
①稻麦复种制的出现 ②在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 ③轮作的实行和绿肥种植的推广 ④垄作法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冶铁工具或燃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水排 ②木炭  ③煤  ④焦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
(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
(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相比在人均GDP水平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8世纪西欧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19、20世纪的中期人均GDP水平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警示作用?
纵观14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发展史,对今天中国“和平崛起”的探索有何借鉴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英才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
请回答:
(1)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材料二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该著作的名称和作者是谁?材料中反映了什么情况?
(4)据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并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古代史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的还成为文明的助推器,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请列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在中国形成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宣传西方的科学知识②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③政府在修订历法、铸造火炮等方面任用来华的传教士④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发现和阐释下图现象的著作是(    )

A.《墨经》 B.《黄帝内经》
C.《论衡》 D.《梦溪笔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该局面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来源:2009山东临沂一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夏小正》 D.《汜胜之书》
来源:《九章算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方向
来源:宋代的科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