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由此可见司南至迟发明于(  )

A.战国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中国古代成就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授时历》 ②《黄帝内经》 ③《九章算术》 ④《齐民要术》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发明就马上生机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实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对改造自然的重视 B.古人对天象的好奇
C.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D.古代封建迷信的盛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
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成就表(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编制)

时间
自然科学成就
1543年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1609年
开普勒提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等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609年
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球运动,否定了地球由上帝创造的观点。
1620年
培根发表《新工具》,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1628年
哈维创造了完整的血液循环理论,冲击了传统的解剖学、生理学观念。
1644年
笛卡尔发表《哲学原理》,将观察和思考作为科学方法的两大原则。
1687年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引力法则解释地球为何绕太阳运行。

材料三 世纪之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已展现的科技机遇,西方国家出台了种种举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欧盟制定了从2002年到2006年的第六个科技框架计划,以推动成员国研究活动一体化,其最高目标是建设“知识欧洲”。美国2002年全国科技研发经费已达2916亿美元。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的投入为175亿欧元,比第五个框架计划多17%。
在过去50年里,基础研究为计算机、信息技术、遗传工程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破性贡献。美国联邦政府支持了全美约60%的基础研究,英国政府也将其60%的科研经费支持基础研究。同时,各国都瞄准科技前沿开展工作,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环境科技、航天科技等均被各主要国家列为优先领域。
——摘编自《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政策概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并举出在前三阶段中中国取得的杰出科技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对欧洲思想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方国家发展科技的政策举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

A.《史通》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梦溪笔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12月12日,中国境内连续发生了5起地震。下列仪器中,可以可遥测地震发生的方向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表述最恰当(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朝疆域西至陇西地区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③汉代丝绸之路存在军事保障④汉朝公文用隶书书写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