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九章算术》 B.《石氏星表》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名著《罗马史》,纸张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1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A.真迹而价值较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C.真迹而价值不高 D.后人伪制无价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样,磁针既要眷顾母亲,又要留恋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介绍了我国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B.借用了阴阳学说的某些思想
C.科学地解释了磁针指南的原理
D.该理论促进了指南针的发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 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
C.解释经学著作 D.体现“仁”“孝”之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研究与应用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这万有引力原理和这些运动定律如何应用于地球物质的最小微粒和最大天体、明显有规律的现象以及海水的潮汐运动和彗星的急疾行进等似乎没有规律的事件,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英)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多少危险、多少歧途啊!要达到真理,又必须经历多少错误啊!这些错误的危险要比真理的用处大上千百倍。……而且更困难的是,假如我们居然有幸终于发现了真理,我们之中又有谁能好好地应用它呢?如果我们的科学就其所提出的目的来说是虚幻的,那末就其所产生的效果而言,它们就要更危险得多。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评论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卢梭对于科学的论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国时期石申写成《石氏星表》一书
B.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精度提高
C.《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D.《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再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B.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C.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D.禁海政策被政府否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下列关于宋朝科技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A.俗文学与雅文学尚未出现分裂的倾向
B.活字印刷迅速淘汰了雕版印刷
C.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D.用算筹记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