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 )
A.法国宪法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从而巩固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
B.德国宪法巩固了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 |
C.德图宪法是“新瓶装旧酒”,是历史的进步 |
D.德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建立起代议制资产阶级政府 | B.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
C.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D.德意志帝国已经走上近代化道路 |
对照《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命宰相 | B.宰相对议会负责 |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
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
普鲁士主导实现德国统一后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立宪议会制度,以确保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这种设想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设想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选民普选产生 | B.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
C.帝国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D.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 |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马克思说:“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