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据《中国棉纺织史稿》统计,华北的天津、芝罘、胶州、秦皇岛等四口岸输入洋纱、国纱的净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表格信息可知
年份 |
洋纱 |
国纱 |
共计 |
||
担 |
% |
担 |
% |
(1担=100斤) |
|
1894~1898 |
315.278 |
93.7 |
20.853 |
6.3 |
336.531 |
1899~1903 |
442.955 |
92.1 |
37.866 |
7.9 |
480.821 |
1904~1908 |
533.529 |
89.4 |
63.397 |
10.6 |
596.926 |
1909~1913 |
581.433 |
80.1 |
144.757 |
19.9 |
726.190 |
A.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
B.洋纱输入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明显增加
D.洋纱输入制约了民族经济发展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
华商 |
日商 |
||
实数 |
比重 |
实数 |
比重 |
|
1921 |
9482.2 |
75.9 |
1967.1 |
15.2 |
1931 |
15251.8 |
56.7 |
10851.1 |
40.3 |
1936 |
17294.6 |
44.2 |
19615.1 |
50.1 |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
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
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1905年—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
C.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作者实际上
A.赞扬商办企业取得的成就 | B.肯定商界企业主的积极性 |
C.否定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 | D.主张政府加强对企业控制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 |
右图为《年中国近代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 应是( )
A.1850~1853 | B.1933~1936 | C.1937~1941 | D.1945~1949 |
发昌机器厂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在上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为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个,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到1890年其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仍然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这些情况反映出
A.上海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源地 |
B.民族工业逐步改变了规模较小的状况 |
C.民族工业对外国企业有一定的依赖 |
D.民族工业在当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所以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 |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已基本消失 |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 )
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
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 |
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 |
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 |
据统计,1882—1894年,上海12家丝厂工人9600人中女工占90%以上。一些开办的轻工企业也相继雇用女工。据1893年《北华捷报》估计:有一万五千或两万妇女被雇用,从事清理禽毛以便载运出口,清拣棉花与丝,制造火柴与卷烟。这说明上海地区( )
①近代经济得到发展 ②工厂用工以女工为主 ③媒体关注女性就业 ④女性经济地位独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