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
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
C.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
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
D.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 |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
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 |
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 |
1930至1936年我国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造成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战时期需大量进口军事物资 |
B.长期内战生活资料依赖进口 |
C.经济危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
D.国民经济建设引进机器设备 |
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出现的两种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近代工厂( )
图1 图2
A.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 B.管理体制趋于科学 |
C.未能摆脱封建性质 | D.工人地位低下 |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
B.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C.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提倡民主科学 | D.推动实业救国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所以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 |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已基本消失 |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
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
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