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大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海关十年报告》
请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3)综合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
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 |
D.最初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
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
A.“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 B.“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 C.社会性质所决定 | D.科技水平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20%,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 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9万两。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对华投资现代工业的统计: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95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6200000元,工人557622名。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
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不得罗列数字)
②材料三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并说明其原因。
③为什么会“转瞬即逝”?为什么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中最为深远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 D.戊戌变法运动 |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B.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的进程 |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重要条件 | B.受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
C.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物质基础 | D.为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提供条件 |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右图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依据右图火花商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商标内容分析,当时商品营销有何特点?
(2)上述火花商标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
D.中国资产阶级受利润的驱使,积极兴办企业 |
阅读下列材料(均据《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1 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1911年6月12日,他向摄政王阐述到,“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已两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入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2 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
材料3 张謇在《九录》中说:“至于铁矿需本(资金)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瞻贫民之生活。”
材料4 现在企业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钜业力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堆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此尤其显著者,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回答: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张謇的主要主张及理由,并进行简要评价。
要求:答案应成文,不得摘抄材料,限200字。
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到:“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下列对“一八九二”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 )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推动 |
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产生 | D.反映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优势 |
C.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 D.民族资本首次超过外国资本 |
自封建社会晚期到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巨大,反差强烈。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明清时期至19世纪前期,我国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简要分析这一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9世纪中期,这一地区的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