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九江、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交企业,从生产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及新生产方式建立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对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扩展有内在的联动作用。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随国内市场的扩展,私营企业的市场基础日益稳固,其地位也逐渐提高。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材料三: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 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1861年,烟台被迫开埠,列强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两种势力对第三种势力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有4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3)材料三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过安州一处对外通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①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③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8年,15岁的张謇开始科考生涯,但屡试不第。1885年中举人后又四次会试不中,连连失利。1894年,时逢“慈禧太后六十万寿,举行恩科会试”,41岁的张謇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苦尽甘来之时的张謇念及甲午战事阴云弥漫,国家前途堪忧,“不觉大哭”。甲午惨败后,张謇以状元身份转而与“四民之末”的商人为伍,“设厂自救”走上兴办实业之路。二十余年间创办或参与创办近代企业数十家,成为海内外名声显赫的实业家。20世纪20年代,因外债过多而无力维持,张謇的宏愿最终付诸东流。
张謇不忘参加政治活动,热衷宪政,是立宪派领袖之一。1906年后曾先后出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联合各省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但“皇族内阁”出台后张謇极为失望,表示“不啻加离心力百倍”,“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武昌首义后,张謇通电赞成共和,并向江浙革命军捐献钱物,以示犒劳。还通过各种方式督促袁世凯审时度势,转向共和,不要为清王朝尽愚忠。1915年,因对袁世凯称帝不满,退出政治舞台,专心实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张謇一生中两次重要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胡适认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请结合材料就此谈谈你的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反映出当时中国

地区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江苏南部
1.34
浙江杭州
2.79
广东汕头
1.56
湖北广济
2.05
山东莱州
0.83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最早的历史可上溯到中华民国时期。1947年4月,南昌汽车保养厂正式建厂,它是江铃集团的前身。到了1949年4月,南昌汽车保养厂更名为南昌汽车修配厂。1958年5月,南昌汽车修配理厂试制成功一辆“英雄”牌三轮汽车,当年又试制出一辆2.5吨“英雄”牌载重汽车。1962年,南昌汽车修配厂更名为南昌汽车修理厂;并且于1967年再次更名为江西汽车制造厂。而过了一年的时间,江西史上第一辆自己制造的井冈山牌汽车即宣告诞生。1969年,“生产500辆井冈山牌汽车”的报道刊登在当时极具权威的党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上,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
1972-1980年,江西汽车制造厂先后试制并小批量生产井冈山牌JX—131型载重3吨、JX-133型2吨和JX—142型3吨载货汽车。不过由于井冈山牌汽车制造成本比同类产品要高,而价格却卖得便宜,加上销路不畅,造成企业严重亏损。从1968年制造汽车开始便连年亏损,到1984年这16年来累计亏损达到5600万元,成为江西省最大的亏损户。
1984年,通过“技贸结合”的方式,率先引进日本五十铃汽车全套的驾驶室模具、焊装夹具、测试线技术和关键设备。1985年5月,第一辆蓝色的双排座轻型卡车正式下线,江西汽车制造厂也开始了继续发展的道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江西汽车制造厂于1992年开始股份制改造。1993年4月,江西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伊滕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组建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拥有其中75%的股份,日本五十铃拥有另外25%股份中的12.5%,日本五十铃与江铃集团进入技术、资本、管理的全面合作时期。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江铃汽车发展历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江铃汽车1984年以前亏损的原因。
(3)结合江铃汽车1984年后的发展历程,批驳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中华儿女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材料二 据统计,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本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毛泽东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注:张謇,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中状元,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之路);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材料四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五 “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什么特点?
(3)为什么材料三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对张謇考中状元弃官不做而去办实业的举动有何感想?
(4)据材料四,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