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和法制 |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美德即知识”。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 )
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
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 B.认识你自己 |
C.美德即知识 |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②提出 “美德即知识”,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③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
④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
有历史研究者收集到了一则史料:苏格拉底朋友海尔莫盖尼斯说:“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说话说的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吗?”由此得出结论较为科学合理的是( )
A.雅典法庭无公平与正义 | B.辩论有害于民主 |
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 D.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 |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
C.强调知行合一 | D.强调人类的理性 |
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少量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学生和教师们还组织了学术行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世俗教育推动了文化普及 | B.教会放弃神学而研究哲学 |
C.文艺复兴运动已悄然兴起 | D.自然科学与哲学有所发展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的权威 |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
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
C.反对问政于民 |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
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