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
高中历史

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为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爱因斯坦 C.苏格拉底 D.梭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这一时期文化巨人迭出,其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是

A.不满社会现实,要求重建社会道德 B.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C.关注人与社会,洋溢着理性精神 D.为当时执政阶层推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      ②重视道德的意义    ③追求社会的平等    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曾说:“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希腊最早的哲学是(    )

A.神学,归纳为以宙斯为首的神灵家族
B.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C.社会哲学,提倡怀疑精神
D.逻辑学,倡导理性推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格拉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