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
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法国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14、1 5世纪时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相比,突出强调了
A.倡导人人平等 | B.追求政治民主 | C.鼓吹人性解放 | D.批判神权统治 |
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③④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
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到16世纪末,它的审美感堕落为色情刺激,追求外表美的恶本性转化为轻薄与媚俗。崇尚古风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总之,它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应有约束。他评价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 B.宗教改革 | C.启蒙运动 | D.明清进步思想 |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
renaissance的本意是“人的再生”。所谓“再生”,依牟宗三的理解,就是:“对于现实的人生,现实的自我,个性的自我,有一种春天之情的喜悦感,而且有一种现实的人间爱。”据此可知,此时的人文主义
A.否定人的才情气质之性 | B.忽略人普遍理性的一面 |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 D.贬低个性的自我觉醒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不同之处”某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统治者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
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得到英国女王喜爱而进入国家剧场表演,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两本名著( )
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②都弘扬了各自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元素
③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④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世俗封建统治势力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 ②③④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 )
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
“将中世纪看做一团漆黑、对文艺复兴大加肯定的割断历史的观点……都是偏颇的。”材料主要强调了文艺复兴
A.割断了欧洲的历史 | B.对中世纪历史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
C.促进了人性的觉醒 | 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