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高中历史


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1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
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
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500
31
510
1911—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说“黄金时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人伶俐记录李秀成的谈话:“你们外国人难道没有看到?”,他说,”咸丰诸妖知道你们和我们是同宗教、同家庭的,就阴谋拉拢你们,以便在我们之间制造纠纷。误会和分离,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捏造谎言,假装友好。暂时让你们做很多买卖,来愚弄你们。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   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不下雨,麦苗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易,助迷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太平。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如何对待外国人?他们的根据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观点有什么局限性?
(3)造成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都有局限的根源是什么?
(4)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否相同?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初,地方自治的主张最早由冯桂芬明确提出。90年代末,地方自治制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至预备立宪时期终于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
冯桂芬的地方自治制度核心是实行乡董自治,具体方案为:各乡设立一自治公所,设正副二董,都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具体而言,“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书姓名保举一人,择取举最多者用之”;乡董不为官,不立署,不设仪,以本地土神祠为公所;乡董的基本职权主要是调停、裁决民间争端,并行使有限的处罚权,但不能行使地方官吏的职权,“即民有争讼,副董会里中耆老(年高有德之人),于神前而听其辞,副董折中公论而断焉,理曲折责之罚之,不服则送正董,会同两造族正公听如前,又不服送巡检,罪至五刑送县”;关于任期则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异绩殊誉,功德在闾里者”,可连任,但须通过全民选举。如任期内有过,则“随时黜之”。
(1)根据材料概括冯桂芬地方自治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自治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史料
史论
①1861-接轨
奕:“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 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 横行海上, 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 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②1898-变局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③1945-复兴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 。(6分)
材料二:共祭炎黄始祖 圣陵千里播迁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侵略的大示威。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
(4)请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1)依据材料,指出“新时期”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
材料二 这些年来,学术界在肯定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着重讨论了五四运动所反映的救亡主题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题碰撞和同化作用……以金冲及为代表则提出了救亡唤起启蒙的结论,认为在中国每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3)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评述金冲及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中 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37年,白求恩坦然放下故国的一切,来到中国。而他回到加拿大,却是在去世33年后.1972
年,白求恩的“踪影”才逐渐出现在他的故乡.上世纪70年代,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970年,特鲁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乖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年,加拿大政府追认白求恩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加拿大英雄”.至此,加拿大政府不再因白求恩的共产党员身份而回避。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理解,却非中国人所熟知、毛泽东所言的“真正共产主义者”,而是一位“胸外科及战地医生、发明家、社会化医疗制度的倡导者、艺术家、人道主义者。生于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大夫以他在医疗和追求人类幸福事业中所作出的努力在加拿大、西班牙和中国赢得了公
—一朱绍杰《一个你所未知的白求恩》
材料二 白求恩在延安时代的中国之所以推为伟大,不仅因为他的革命热情,还在于他的科学威力,他留给中国人民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博大的心灵,还在于他精严的双手.今天,当中国踏上现代化征途之际,白求恩精神将永远昭示于后来者.在我们时代的历史流光中,白求恩的形象今天显得格外辉煌夺目.他的生平,他的工作,无不说明一个真理:只有那些身心一致要将革命与科学真正熔于一炉的人,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使人民得以既迅速而又稳妥地向他们的解放事业前进。
——林达光《白求恩和今天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加拿大人对白求恩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首创京剧唱腔南都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区,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61年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梅兰芳一生所作的重要贡献。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解析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杜鲁门回忆录:(1945年5月)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乃至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想要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因此我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材料四 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等4个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二线转运民工130万,后方临时民工391万。这些支援解放军作战的百姓携带着22万副担架,88万辆运输粮食、弹药等各种物资的大车和小车。徐向前的部队打运城,久攻不下,方圆百里的百姓把自己家的门板卸下来给解放军做攻城用的掩体,卸下的门板竟达17万块之多。……那时中国的老百姓说:“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
——王树增《解放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
(3)根据材料三,对于中国当时的国内局势,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对此你有何看法?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是什么力量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表格,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年参拜蜻国神杜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强调牢记历史,维护正义与和平。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你认为中国应怎么应对?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原因以及中国实行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