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从产生到发展的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了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战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虽然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的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二十多万人。
——《大循环》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
(1)说明为什么18世纪英国会成为领先世界的大国?
(2)为什么19世纪末,英国会沦为二流国家?
(3)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主要因素。为什么?
(4)从美国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 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⑤ |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其结果是: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B.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 D.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下列各项,有利于中国新的阶级力量发展的是
①洋务运动军需工业的发展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外国在华企业的建立
④工商业的破产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和“结合”分别指
A.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与实现君主立宪相结合 |
B.五四运动、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
C.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与争取民族独立相结合 |
D.国民大革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卷入“文明”的最主要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 B.物美价廉的商品 |
C.先进的交通工具 | D.资产阶级代议制 |
近代中国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封建势力的压迫③官僚资本的压制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⑤资产阶级的斗争
A.①②⑤ | B.④⑤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⑤ |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发昌机器厂 |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C.创办北洋海军 | D.创办开平煤矿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反映的斗争应该是
A.广州郊区的抗英斗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反帝斗争 | D.五四爱国运动 |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