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朝古都”南京有过辉煌,也几经战乱沧桑,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均曾成为不同力量的进攻目标。下图各方进军路线,就整体而言属于日军进攻方向的是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 B.轻工业发展迅速 |
C.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D.工业结构合理 |
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之一。它以“反清复明”为主要口号,其成员主要来自下层劳动群众、三教九流、无业游民以及农民。根据下表判断,这些事件透露出的问题是( )
1796—1850年的54年间,涉及天地会的事件
事件起因 |
数量 |
“遇事有人帮助,免人欺凌”者 |
26起 |
因穷困而“敛财分用”者 |
15起 |
为抢劫富户而“得财分用”者 |
39起 |
攻掠城镇“竖旗起事”者 |
11起 |
A.近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
B.汉族人民“反清复明”的政治诉求强烈
C.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需完善
D.百姓“均贫富、等贵贱”的意识长期存在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A.文明史观 | B.整体史观 |
C.革命史观 | D.唯物史观 |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下表出自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 =100)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910944 |
100 |
28302403 |
100 |
5299517 |
100 |
1914 |
15207580 |
108.5 |
16696945 |
58.9 |
4951471 |
93.4 |
1917 |
51989185 |
53.6 |
|
|
2309160 |
43.6 |
1918 |
49890293 |
51.5 |
|
|
1568853 |
29.6 |
①列强忙于一战,商品输出减少 ②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
C.中国人民解放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本过万元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地主阶级镇压 | 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①东北抗战义勇军 ②李宗仁在台儿庄 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④八路军与民兵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 B.敌后战场抗战 |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 D.全民族抗战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③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④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A.④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