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
“十朝古都”南京有过辉煌,也几经战乱沧桑,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均曾成为不同力量的进攻目标。下图各方进军路线,就整体而言属于日军进攻方向的是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在西学的潮流中,一部分人从西方思想崇拜出发企图打倒中国传统文化。下列事件中哪个事件不是从这一目标出发的。
A.太平天国起义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 B.轻工业发展迅速 |
C.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D.工业结构合理 |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地主阶级镇压 | 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①东北抗战义勇军 ②李宗仁在台儿庄 ③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④八路军与民兵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 B.敌后战场抗战 |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 D.全民族抗战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