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 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30 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 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 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 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 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 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 1960-1979 年移民
1960 年开始, 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 在60 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如今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钓鱼岛问题映射出半个多世纪来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四:美国政府于1953年12月25日发出一份美国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这是美国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这样就将钓鱼岛切给日本的冲绳县。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钟严《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1分)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二战后理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为何又重新控制在日本手里?结合当时国际形势,说明钓鱼岛领土争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列举两例1840年至1911年期间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并分别简述其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造成的主要影响。
(3)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农民阶级发动了什么运动?运动前期提出了怎样的建国纲领?为何没能得到实施?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
1869—1894 |
1894—1908 |
1908—1920 |
1920—1936 |
国内生产商品 |
0.97 |
3.51 |
11.37 |
3.81 |
进口洋货净值 |
3.59 |
6.53 |
5.65 |
1.72 |
合计 |
1.25 |
4.02 |
10.46 |
3.60 |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1920-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
(2)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
(2)请分析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1)材料一中反映的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条约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危害。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维护主权的哪一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与材料一的关系。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3)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下列各点,贯彻《适应局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规定的关于南方的措施。①帝国为了完成自存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拟于1O月下旬完成战争准备。②与此同时,帝国对英美尽量采取各种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的要求。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求》1940年9月6日
材料二:朕信尔等之忠诚勇武,恢复发扬祖宗之通业,迅速铲除祸根,确保东亚之永久和平,以期保全帝国之光荣。
一一日本天皇《宣战诏书》1941年12月
材料三: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希求帝国自卫与东亚安全出击,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的“国策”指什么?
(2)裕仁天皇宣布停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史实,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 间 |
事件或条约 |
影 响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1895年 |
《马关条约》 |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
1901年 |
《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19年 |
巴黎和会 |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 |
“改订新约”的运动 |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
1943年 |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纵观孙中山一生,他只为一个理想目标而奋斗,即“起共和而终帝制”,振兴中华。建立共和国只是其革命理想的第一步,“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乃其为共和国规划的宏伟蓝图。……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在遗嘱中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刘晓林《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所做的努力。(6分)
材料三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 117次,小型战斗28 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00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6分)
材料四 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
(4)如果把材料四中的四幅图片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请你为该组图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农村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
——农业科技史话(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草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城镇化初期的圈地运动对农民的盘剥,破坏了农业生产力,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个沉痛教训使英国政府认识到农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从1948年《城乡规划法案》生效起,英国强化农业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农地开发,不管是私人或公共机构征用土地,都必须获得当局授予的规划许可证,并且向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通过实施该法案,使农业用地有了法律保障。英国城镇化在产业支撑方面创造了一种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乡村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农业为加工对象的乡村工业。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它一方面……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缓解了大城市沉重的压力。
——刘恩东《英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英国是怎样推进城镇化建设的。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乡村建设工作者认为中国农村的问题是愚、穷、弱、私,并针对性地制定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开发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增强团结力的系统方法。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包罗宏富且成效显著。然而在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土地制度下,乡建工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所增加的收获,一旦国外农产品倾销,就不可能转变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乡村建设运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以下所提供的材料你必须认真研读,然后回答我们提供的三组不同角度的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耆英代表清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图二: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11国签定了更加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图三: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
第一组:①请你扼要叙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6分)
②据图二,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第二组:③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请指出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5分)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869—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
|
1869—1894 |
1894—1908 |
1908—1920 |
1920—1936 |
国内生产商品 |
0.97 |
3.51 |
11.37 |
3.81 |
进口洋货净值 |
3.59 |
6.53 |
5.65 |
1.72 |
合计 |
1.25 |
4.02 |
10.46 |
3.60 |
注释: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表所反映的近代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变化的轨迹,举例说明导致1920-1936年中国市场商品量年均增长率异常的国际因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