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结合材料三,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民主、进步,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材料三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中的“界碑”是指什么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中国走这样一条道路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分)
(2)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出了很多努力,试举两例说明。(4分)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单是男人头上盘旋的一条辫子,其存废留剃就与清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明末清初易代之际,由满、汉战争而引发的“剃发”、“留发”的发式之争,虽然最后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而告终。……然而为挑战清王朝剃发令,很多民众起义也都发布了蓄全发令。“起义”与“蓄发”结合的历次反抗,发展到近代时期以太平天国为顶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 ,辫发被太平天国赋予阶级性、民族性等多重含义,成为农民起义军反抗统治者的口号和目标。
——摘自侯杰《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二 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他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因此剪辫子与否不啻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亥革命最大的结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他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出现的“剃发”、“蓄发”之争所代表的政治含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不同的历史人物有关“断发(剪辫)”的主张和行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清朝以来辫发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三个实质性成果”的历史意义。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至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1919年 |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 |
1920年 |
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 |
1921年 |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 |
1931年 |
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 |
1937年 |
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
1939年 |
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 |
1945年 |
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
1947年 |
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 |
1957年 |
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
(25 分)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00-1930 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 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 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 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 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 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一生财之道既经开辟,政府就不愿意继续铸造铜钱,以免和法币(大明宝钞)发生竞争.”但洪武皇帝—味凭借皇权和利刃大量发行宝钞,其结果是宝钞最后变成废纸.宝钞不能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货币,“再度感到铸钱的必要,但许多问题又随之产生,官方没有充分的现金收入,只能少量鼓铸,而所铸成的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其后果史能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
一一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施行法币布告》(节选)
一、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和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行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1月4日起,变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是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纸钞发行带来的后果。(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的认识。
历史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千秋,对此人们各有说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
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 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地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
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1)据匹兹堡实施的“复兴计划”,简述武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开发建议。
19世纪,美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出口贸易。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力量上升,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向海外寻求商业机会。最初是产品出口,进而直接投资设厂。到20世纪初,美国新兴的跨国公司在英国、欧洲及加拿大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工厂和销售部门。
(2)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外贸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中美文化差异例举
|
价值取向 |
朋友关系 |
时间观念 |
社会关系 |
中国 |
集体主义 |
情深持久 |
比较怀旧,注重未来 |
更加正式、注重等级 |
美国 |
个人主义 |
较易改变 |
注重眼前 |
不够正式、注重平等 |
(3)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历史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马来半岛作战的侧背安全,切断援蒋路线,加大对印度和中国的压力,日军对缅作战。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战争史》
材料二: 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年参拜蜻国神杜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强调牢记历史,维护正义与和平。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你认为中国应怎么应对?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原因以及中国实行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一国国民被迫行使起义权时,对暴君来说,国民回到了自然状态,暴君怎么还可能引用社会公约呢?他已经把公约销毁了。……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罗伯斯比尔《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1792年12月3日)
材料二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7.13)
材料三 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
——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
(1)材料一中,罗伯斯比尔主张处死国王,他依据的是启蒙思想家的哪一学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7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面对当时美苏的敌对关系,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6)
(4)在研究历史时引用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应注意什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为什么是没有诚意的。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经途径。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1911—1913 年我国注册设厂 72 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 ;1914-1918 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 家,平均每年近37 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 。1914 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 枚; 到1922 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 1632074 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 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1)导致材料一中1849年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它是如何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表中1885年与1849年相比,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14-1918 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十年代毛泽东是怎样根据我国国情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有何成就?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