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
据记载,在某一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上述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 B.辛亥革命中 |
C.义和团运动中 | D.鸦片战争中 |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
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主要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反对腐朽的封建统治 |
C.严惩外国侵略者 |
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Martin)在谈到晚清海关管理时认为,洋员管海关本是“叛乱(指挥太平天国运动)的私生子”,乃权宜之计,但正是廉政延长了这一怪胎的生命。材料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晚清时期
A.太平天国运动致海关外控 |
B.出让海关管理以惩治腐败 |
C.国家行政管理的畸形发展 |
D.列强借太平天国运动控制海关 |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 |
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
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 |
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13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0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的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
(3)材料二的主张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的弱点是什么?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天京变乱 | D.黄海海战 |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父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 )
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 |
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 |
D.太平天国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
“他们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他们的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与天王,第二条便是‘孝顺父母’。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反对封建礼教的决心与勇气 |
B.具有了近代民主平等意识 |
C.是农民阶层学习西方的救国探索 |
D.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灾荒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材料中的“书”应为( )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变法通议》 |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
C.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评价近代中国某事件“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各省的秩序恢复了。”其中的叛乱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