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
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后来,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 |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
太平天国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农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经数斗,黯者不理。”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注重减轻封建剥削 |
B.太平天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C.农民对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满 |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孙中山在认真研究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史后指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这段话指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
C.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洪仁玕自述》载“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材料中的丙辰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提出《资政新篇》 |
C.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 D.发生天京变乱 |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
C.害怕得不到尊重 |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 B.《资政新篇》的实施 |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 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
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很多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新内容和新意义。”这里所说的“新”主要是指(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倡导建立人间天国 |
C.实现了人人平等 | D.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化 |
“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论述( )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某人”是( )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孙中山 | D.李鸿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