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严中平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1916年,中国棉纺织业每生产一包l6支纱司获利7. 61元,1917年升到36. 93元,1919年达70. 65元。这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 |
B.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面开展 |
D.国际形势为工业发展提供契机 |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
C.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
D.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E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
D.清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
“1931年和1871年相比,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224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55倍。60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了182倍。尽管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还对中国很不利,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近代中日贸易中,日本处于出超地位 |
B.近代中日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
C.为保护民族经济要注意与日本这样的国家保持距离 |
D.平等友好是中日贸易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
C.改订新约运动取得大进展 |
D.国民政府的亲日倾向明显加强 |
读下表。这一时期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
表: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总值 |
指数 |
|
1913 |
96 910 944 |
100 |
28 302 403 |
100 |
5 299 517 |
100 |
1914 |
105 207 580 |
108.5 |
16 696 945 |
58.9 |
4 951 471 |
93.4 |
1917 |
51 989 185 |
53.6 |
—— |
—— |
2 309 160 |
43.6 |
1918 |
49 890 293 |
51.5 |
—— |
—— |
1 568 853 |
29.6 |
A.主要因为中国人民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兴起
B.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短暂春天阶段
C.是中国加入同盟国对德宣战的直接结果
D.客观上为民族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
华商 |
日商 |
||
实数 |
比重 |
实数 |
比重 |
|
1921 |
9482.2 |
75.9 |
1967.1 |
15.2 |
1931 |
15251.8 |
56.7 |
10851.1 |
40.3 |
1936 |
17294.6 |
44.2 |
19615.1 |
50.1 |
下列关于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和状况表达正确的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停滞,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对下侧《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
B.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
C.民族资本受外国压迫发展缓慢 |
D.两类资本所占比重的差距在缩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