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 |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 — 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 — 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 |
减 |
-36714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下列两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当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
C.国民政府扶植民间轻工业发展 |
D.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同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号召“举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B.是经济运动又是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 |
C.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D.由政府组织的、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
1933年《申报月刊》刊载:“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1934年《独立评论》载道:“左倾也好,右倾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上述评论不是基于( )
A.中共反围剿中“左倾”错误 | B.中国内忧外患 |
C.苏联经济建设成就 | D.世界经济危机 |
下表所示趋势主要体现出( )
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
年份 |
银币 |
铜币 |
纸币 |
银行存款 |
总货币 |
1930 |
2200 |
287.7 |
956.3 |
3392.1 |
6836.1 |
1931 |
2271 |
281.4 |
896.9 |
3591.5 |
7040.8 |
1932 |
2289 |
275.1 |
924.4 |
3880.8 |
7369.3 |
1933 |
2275 |
268.8 |
978.8 |
4290.6 |
7813.2 |
1934 |
1995 |
262.5 |
1108.9 |
4620.9 |
7987.3 |
1935 |
1703 |
256.2 |
1413.5 |
5460.1 |
8832.8 |
1936 |
1391 |
250 |
2438.6 |
6394.2 |
10473.8 |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1930至1936年我国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造成这一时期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抗战时期需大量进口军事物资 |
B.长期内战生活资料依赖进口 |
C.经济危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
D.国民经济建设引进机器设备 |
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l: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B.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C.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
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 )
A.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B.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 |
C.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在华投资中银行业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D.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 |
下图中所示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 )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
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
D.重视发展轻工业 |
1927年到1937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 )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
C.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的建立 |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