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张1935年的香烟广告,从图中读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
B.中国女子正在向传统挑战 |
C.两位美女很时尚,不守妇道 |
D.两位美女很寂寞,抽烟解闷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
A.纺织业 | B.交通运输业 |
C.冶金业 | D.机器制造业 |
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
读下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 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 |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 |
1913年 |
1916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8年 |
1931年 |
1936年 |
原料 |
29.1 |
24.7 |
23.9 |
31.3 |
35.4 |
37.7 |
35.8 |
半制成品 |
38.7 |
43.2 |
37.5 |
38.9 |
34.8 |
32.5 |
23.2 |
制成品 |
12.2 |
11.0 |
14.6 |
13.8 |
13.3 |
13.6 |
16.3 |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 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西方文明史》中记载:“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④ |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 |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5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实现民主政治 | B.民族独立富强 |
C.工业化的实现 | D.发展资本主义 |
下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1887—1936年)
类别 结构 年份 |
国民收入 |
就业人口 |
||
1887 |
1936 |
1887 |
1936 |
|
农业(%) |
69.62 |
64.50 |
80.00 |
75.52 |
工业、服务业(%) |
30.38 |
35.50 |
20.00 |
24.48 |
①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③工业化远未实现 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
年份 |
锑 |
锡 |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
1933 |
11290 |
11170 |
98.9 |
8492 |
9611 |
113.2 |
1934 |
13833 |
13450 |
97.2 |
8132 |
6442 |
79.2 |
1935 |
15185 |
14186 |
93.4 |
11009 |
9180 |
83.3 |
1936 |
14338 |
13168 |
91.8 |
12954 |
11260 |
86.9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 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 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 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减 |
-36714 |
99655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商会是近代出现的商人群体。据统计,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1915年更激增到1262个。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鼓励 |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
C.民族工商业发展 | D.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
试题篮
()